《外滩钟声》唤起时代记忆 老物件小细节引共鸣

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许多老一辈的人可能会印象十分深刻,并且成为了无数个茶余饭后给孩子们讲的“当年”系列的故事之一。正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和安徽卫视同步播出,并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同步更新的《外滩钟声》正是从六七十年代讲起,聚焦于梧桐里这条再普通不过的上海弄堂,展现弄堂百姓平凡却又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收音机里唱的是爸妈的青春

作为一部年代剧,最重要的自然是要能引起观众共鸣,无论是剧中人物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还是环境,都要符合当时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吃穿住行都有着独特的年代印记,《外滩钟声》中随处可见的充满年代感的小物件,令观众时常能发现别样的惊喜。

在前几集中,细心的观众能够发现,剧中的每个人无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胸前都会别着一枚毛主席徽章。剧组正是通过这样小小的徽章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社会样貌。

 

家里的场景在剧中是最多的,体现出年代感的小玩意儿也就更多了,比如老式的红旗581电子管收音机。这种样式的收音机可能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见过,它是70年代流行的,大多是上海制造,那时的收音机个头非常大,是个稀罕物。到了八十年代,四喇叭收音机开始流行,心根送给曼莉的三洋录音机大声地播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磁带上的邓丽君写真封面瞬间将人拉回到如歌岁月。

 

现代生活的便利令大多数人习以为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生活水平飞速向前发展,人们用的东西也在不断更迭,而在年代剧中,需要剧组事无巨细地考虑每一个细节来保证剧的真实感。小到一个火柴盒、一个徽章,大到笨重的收音机,这些年轻观众可能都认不出的物件,是《外滩钟声》剧组对剧集的责任感。

 

街口坐着的那个人是生活的见证

 

真实的弄堂实景拍摄,呈现的是生活。梧桐里甫一出现便唤起了无数人尤其是老一辈人对上海的回忆。逼仄的弄堂,横七竖八地架在半空中的晾衣杆,以及一眼望不到头的“万国旗”。梧桐里的老百姓常常坐在弄堂里一边择菜洗菜,一边问候着每一个出来进去的邻里街坊,这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上海。有一个小细节尤其凸显主创的用心,在梧桐里的街口经常坐着一个爱看热闹的“傻小子”,他看的是家长里短的热闹,同时他也是生活的见证。不少网友都表示看到了同款“家门口”,想回家。

 

剧中梧桐里的经典场景之一就是灶披间,灶披间算是上海弄堂特有的一个场景,弄堂里好几户人家共用着同一间厨房。邻里街坊的任何八卦生活都在这间小小的灶披间中飞舞,没有什么事情能逃过大家一起做饭时的灶披间。

 

凹凸不平的水泥墙、被各种油烟熏成了黑一块白一块,贴在木质碗柜上发黄的黑白画报、落满灰尘的灯罩和台子上摆得乱糟糟的碗筷和五花八门的调料瓶罐。不太整洁的灶披间到处都是生活的痕迹,这是上海弄堂中烟火气息最重的地方,也是梧桐里众多悲欢离合的见证所。每一个不够整洁的细节反而表现出了剧组的用心。观众即便并未在弄堂生活过,却也仍然能从中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影子。

 

另一个大家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便是家附近的街边小卖店,那里有儿时的所有梦想。在那个年代的上海,这个小小的杂货铺也是所有人联系自己远在外地打工亲人的唯一途径。尽管那时的电话费非常昂贵,却在所有人的牵挂与思念面前变得无关紧要。

熟悉的碎花套袖、各种颜色的毛巾、红蓝白的编织菜篮子,以及装在各种罐子中的各色零食和糖果。小小的一隅杂货商店是无数人的梦想和思念交汇聚积的地方。梧桐里的人们总是习惯在买东西时顺便拉拉家常,作为密不透风的生活中一点微不足道的消遣娱乐。

 

电视剧的服化道是一部剧的门面,道具与场景的应用便能够看出剧组的匠心精神。小物件处见匠心,细微处见真章。无论观众是否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都不懈怠才是剧组应当怀有的态度。《外滩钟声》用事无巨细的态度还原出上海弄堂的平凡生活,生动地展现了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所能受到的最细小的变化。这并非是演员们“演”出的一部剧,更是他们“活”出来的时代画卷。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中国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快讯】!

本文由中国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生命之歌》大结局 朱丹杨祐宁终成眷属
《擒狼》央视八套首播 金牌班底打造西北...
科幻巨制《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发布新款...
《路从今夜白》探班 "糖宝"安悦溪称陈若...
不改造就分手!《生活改造家》本周打响爱...
"魔猴"降世 彭于晏倪妮颠覆西游燃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