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荷兰人》换景难 视觉错觉看沉船(组图)

《漂泊的荷兰人》装台工作正在进行
《漂泊的荷兰人》装台工作正在进行
工人们在现场忙碌
工人们在现场忙碌
黑色的巨型荷兰人鬼船
黑色的巨型荷兰人鬼船
装台现场
装台现场

  3月26日,大剧院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舞美统筹刘峰带领媒体走进歌剧院台前幕后,提前感受这部即将上演的瓦格纳歌剧震撼的舞台视效。该剧没有中场休息,换景需要在120秒内完成。知名的沉船场景则是采用“营造视觉错觉”的方式,利用四块升降机将船头缓缓升起,同时船体下陷。

  无中场休息 120秒换景难度高

  4月3日,国家大剧院2012歌剧节的开幕大戏,同时也是大剧院制作的第一部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目前,这部大戏已经完成了戏剧与音乐的联排,正在进行后期装台。3月26日探班现场,设计人员和装台工人们在歌剧院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为了让歌剧院的舞台地面呈现出波浪起伏的海面效果,工作人员用一块块一平米大小的耐力板重新铺装地面,既保证多媒体投影效果,又要承受巨大船只的重压。而其它房屋、船只的造型大多使用的实木,显得很精致。近三天的装台工作总共动用了50人舞美团队、20人灯光团队、15人多媒体团队。据大剧院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这次《漂泊的荷兰人》舞美设计与舞台呈现是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历史上“之最”。

  该剧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长内完全没有中场休息,这对于制景、换景的要求,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剧院负责人透露说,导演为他们预留的每场之间的换景时间只有不到短短的两分钟。就第二幕说,开始的情景是发生在珊塔家中、姑娘们坐在木质的地板上凝望外面波光粼粼的平静大海,在欢快地唱着纺纱歌。而随后将表现荷兰人与珊塔在大海之上的栈桥的定情场面。

  届时,由六个分体木板组成的天花板将升腾飞起、纱幔垂下、地板下陷,瞬间转变成栈桥上荷兰人和珊塔相互凝望、互诉衷肠的场景,而这一切都是在短短的120秒之内完成。而这看似简单的六块景片却花费了工作人员3个通宵,才完成了规定机械动作试验。

  利用视觉错觉  打造沉船效果

  剧中要呈现的两艘巨型船只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据舞美统筹刘峰介绍,挪威船长达兰德之船长达12.8米,高达5.1米,宽为7.5米。黑色的荷兰人鬼船尺寸更为巨大,长达13.6米,宽将近9米。为呈现“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荷兰人鬼船从远处一点点出现在海平面上”的感觉,将由15个工作人员藏在船舱里,协同作战将船“推”上舞台。为了能让工作人员们依稀看清脚下的路,剧组在船舱内部秘密挖了几个小孔,既保证他们不会走错路线,也要保证观众绝对不会看到他们在船舱内的活动。瓦格纳的笔下那是一抹诡异的暗红色鬼船船帆,则是由工人在舞美设计威廉姆-奥兰迪的带领下,把买来的红色丝绸经过染料、酒精、冷热水交替作业才完成的染色。

  在已经问世的各版本的《漂泊的荷兰人》中,最具看点同时也是大家最为期待的场面应该是荷兰船的沉没场景。大剧院方面透露说,对这个“重中之重”的场景,之前也设计过无数的方案,但是终究觉得太过笨拙灵动感不足,最后灵机一动,干脆另辟蹊径,采用“营造视觉错觉”的方式,利用四块升降机将船头缓缓升起,同时船体下陷,这样双重的效果将会在视觉上加大船体的倾斜之感,伴随着缓缓合上的大幕与荡气回肠的音乐,营造出震撼的冲击效果。而船体内部则用到了重达两顿的槽钢制作液压装置。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