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影协广邀专家学者探讨北京题材电影创作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现场众领导出席
座谈会现场众领导出席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和平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和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发表70周年,繁荣发展首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5月25日上午,北京市影协组织专家学者和青年编剧,专门探讨文艺作品如何更好地体现北京精神,进一步推动北京题材电影创作。

  北京影协秘书长马丛峰介绍说,北京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厚的题材资源,如何在电影创作中贯彻和弘扬北京精神是繁荣推动首都电影产业的一个重大选题。长期以来,北京题材电影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气势恢弘的《开国大典》到回肠荡气的《霸王别姬》,从人文厚重的《末代皇帝》到幽默轻松的《即日起程》,众多影片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北京精神的丰富内涵。北京影协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了北京题材电影征集评选活动,通过两届评选推出了一批获奖的优秀北京题材电影剧本,为推动北京题材电影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反映北京精神,体现北京特色,是目前众多北京电影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张和平发言说,希望年轻的编剧们扎扎实实地去生活,去体验,不是在饭店里,不是在KTV包间里的,是需要艰苦,像讲话精神那样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去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给创作者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树立正确的“观念”——价值观,创作观、批评观,保持健康的“心态”,“行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说,无论是体现北京精神,还是体现北京的城市形象,都需要对北京普通人的生活有更加丰富的表现。不能只是正面的,都是光荣的。

  北京电影学院原副院长、儿童文学学会会长侯克明提出,应该像韩国学习很多扶持电影的做法,不要只提口号,而要有具体的扶持的办法;高军:容易把北京题材局限在主旋律里面,票房也没有,可能社会效益也很难体现出来。陆天明:政府出面来做些工作。具体地给作家一些方便,创造一些条件。

  原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视协主席孙向东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建议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包括联合咱们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电影题材,特别是北京电影题材的调研梳理,做课题报告。第二、就是为大家的创作提供开路的服务。第三、一定要重奖好东西、好作品,好的影人,第四、一定要及时组织高规格的优秀作品的研讨。让一人的经验一个团队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资源,第五、合理地、依法地给创作者提供权益保障,打击盗版、剽窃创意等。

  文化批评家、原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解玺璋说,真正发扬北京精神要给创作者,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现在剧组被一个商业的模式给隔绝了,电影界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北京作协秘书长王成山希望电影界与文学界多多交流和合作,八一电影制片厂文学策划部研究室主任张东则希望北京题材有关的电影再大气一点,洋气一点,新气一点。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编剧薛晓路认为北京精神应该是一种创作指导思想,而不应该限制题材和内容。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武亚军说,编剧在署名、稿酬等方面往往都处于很被动的状态,他们要维持生活就不太可能去深入生活。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