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演另类医生圆梦 和海清默契得像说相声

海清吴秀波
海清吴秀波
吴秀波剧照
吴秀波剧照

  《黎明之前》中的刘新杰是阴郁的、寡言的,这种类型的男人恰是很多女性的最爱,吴秀波凭借此角色迅速蹿红、人气急升;而《心术》中的霍思邈,表面上放荡不羁、插科打诨,实则内心纯净天真,这种类型的男人也是不少女性的最爱,吴秀波尽显个性魅力。两个角色,完全相异,“下个角色程婴悲情压抑,又完全不一样,我不想重复。”

  年过不惑的吴秀波总保有一种青春的气息,偶尔会露出羞涩的笑容与腼腆的表情,这大概就是“波蜜”年龄段横跨十几岁至六十多岁的原因。

  有关角色:霍思邈活在想象世界里

  《心术》被热议的不仅有医患话题,还有个性十足的医生霍思邈,一个放荡不羁、花心贫嘴的高帅富,亲生父母因公殉职,养父是卫生局局长,从小就被呵护宠爱;但并无“富二代”的恶习,医术精湛、有着严格的职业操守。

  吴秀波赋予霍思邈很多鲜活的、独特的气质,那种耍贫夹杂羞涩的感觉只属于吴秀波本人。“原著里的霍思邈更正面、更文艺,一个角色应该有不同的色彩,我以为在职业上的坚持与他的性格是两码事。我没见过富二代,我想象的富二代没有霍思邈那么爱笑吧。这个笑是我赋予霍思邈的,我很爱笑,我希望医生也是有笑容的。”

  然而在很多观众看来,霍思邈是想象世界里的医生,刘晨曦(张嘉译饰)的形象更接近于真实的大夫,吴秀波坦言,“霍思邈是我想象中的医生。对塑造医生形象来说,医术、医德是主要的而且容易表现,但像人性和自由是不经常看到的,我想表达出医生身上的这一面。可能很多医生都是老成持重、谨言慎行的形象;那我就来个不一样的。”

  吴秀波说,演霍思邈,他很受益。“以往的角色都会有阴影,一道光打过来总会有阴暗的地方,刘新杰、徐天、程婴都是多多少少活在阴暗里。霍思邈是个活在无影灯下的人,就像他说的,‘我有两把刀,一把用来为病人看病,一把刀用来剖析自己的灵魂。’霍思邈是阳光的,他的慵懒甚至情色都是阳光的。”

  剧中,霍思邈和美小护同事十年,打情骂俏的暧昧戏份绝对是一大看点;生活中,吴秀波和海清合作过四部戏,且同属一家经纪公司,堪称最佳拍档。

  吴秀波用“肆无忌惮”形容与海清合作时的感受。“这俩人不是情侣,不是夫妻,默契程度还得跟说相声似的,我们俩的关系对塑造角色有便宜赚,如果是不熟悉的演员,她会觉得我挤对她,有时候杨阳导演都觉得我那么说话挺过的,像是欺负海清似的。两个演员的能力和熟知程度确实能做到肆无忌惮,那种表演是瞬间完成的,是不能提前商量的,所有的表演节奏和交流点都是一次性的、真实感受到的,我们俩熟悉的关系确实有很大帮助。”

  对于如何拿捏霍思邈与美小护之间情感戏的度,吴秀波自有妙招,“最终想两个男人能怎么说话,我们俩就怎么说话,他只要有一瞬间把他当女人,这玩笑就开不了,在霍思邈眼里,美小护前期都是男人。直到有一天,霍思邈发现她是女的,发觉完了。”

  有关梦想:当个送欢笑的医生也不错

  当医生曾是吴秀波儿时的梦想,如今只能靠霍思邈暂时圆梦,“既然我不可能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那么能成为带给观众笑声的医生也行。”

  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吴秀波充满敬佩,“这个职业太强悍了,他真的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我17岁时做结肠手术,如果不是那位医生,如果他没有技术,估计就没有现在的吴秀波了。为了拍《心术》我去体验生活,待过急诊室、进过手术室,观摩的第一个手术是开颅手术,在切口边缘垫上塑料布,塞上卡子;刚开始俩医生还聊天,后边几乎是像两个木匠在做行货。血顺着塑料布蔓延下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能真切地感觉到两位医生决定着一个生命的延续和终止,对于他们,只是工作的几个小时;对于病人,是生命的重生或结束。我17岁上过手术台,我的记忆在打完麻药后中止了,在醒来之后那一刻又补上了。”

  对于医院的印象,吴秀波说是年龄越大越害怕去,“我小时候不觉得医院很恐怖,虽然小孩儿怕打针,但打完会有红烧肉和蒸饺吃,而且不用上学。我17岁做手术,很顺利;但年龄越大越害怕,这次去出来可能是幸运的,但是你怎么知道下一次去的时候,出来还是这么幸运?”

  有关争议:《心术》的贡献在于引关注

  目前该剧已经播出20多集,前半部分的最大争议就是:完全站在医生视角,缺乏对病患心理的解读。吴秀波就此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戏就是一个能让大家去争论和探讨的题目,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不是要把医患双方放在‘拳击台’上对殴。它是以医患关系为环境,讲述医生的生活经历和心性的戏。现在为什么有争议,就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医患对立和互不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体制问题。如果戏播完后,大家有这样或那样的质疑和争论,这才是《心术》发挥作用的开始。我甚至觉得对戏的争议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戏本身。”

  而针对个别细节失实的质疑,吴秀波也给出解释。如,手术室是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因此霍思邈带女友VIP参观手术过程严重失实。“演员首先要尊重剧本功能,不管我本人认同与否,我必须按照剧本写的演。当然,这个情节更多的是出于戏剧矛盾需要,如果没有这一幕,就没有我和院办主任争吵的一幕,那么也不会有我妈出场的一幕。”不过,类似这种违背常识的大硬伤还是越少越好。

  暂且不论认可还是质疑,吴秀波都认为,《心术》是对医患关系有贡献的,“一部戏无法表达全面的立场,能让社会去关注医患关系就是它的作用。能否完善医疗制度,改善医院条件等问题不是靠剧能解决的。”吴秀波感慨说,“今天(接受采访日)上午我还去了趟医院,真是感觉到医院是最拥挤的地方。”

  有关接戏:多种尝试是演员生命所在

  2010年,吴秀波因主演谍战剧《黎明之前》跃升一线,后陆续接拍了《请你原谅我》、《心术》、《赵氏孤儿》等剧,从忧郁寡言到斗嘴耍贫,从正派到反派,从轻喜剧到大悲剧,绝不重复。吴秀波自己总结说,我演刘新杰时像个苦行僧,他是恒定的、隐忍的、有着强烈方向感的,他的天是灰的;霍思邈是个孩子,他的天是湛蓝湛蓝的,他是没有阴影的;我演程婴时,根本看不到光,唯一的一点点光在他心里。吴秀波一度后悔接拍《赵氏孤儿》,因为他发现自己在拍摄的前四十天根本无法承受程婴之重。

  吴秀波说,再拍戏还会遵循“差异”的标准。不过在《黎明之前》以前,吴秀波一直深陷“本色”难以自拔。“那些年我发现我演什么都像我自己,我说的每一次台词也像我自己,我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本人的而不是角色的,为什么?因为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觉得我压抑了36年的想法终于有炫耀的机会了,而没有认真体会角色的环境,没有抛弃掉自我。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年轻人大多侃侃而谈,而老年人则会耐心聆听。”

  直到接拍《黎明之前》,吴秀波意识到了要体会角色而非表达自我,刘新杰成为了阴郁特工的代名词,吴秀波也一战成名。“此后有无数个‘刘新杰’找到我,我可以继续演,当中国的高仓健,但我不,我就要演一大反派,于是我拍了《追捕》。这个戏不算成功,但对我来说很重要,它去掉了我的表演洁癖,我开始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这也正是演员的生命所在。”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