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蒙吉乌:我只拍想拍的电影

独家对话罗马尼亚金棕榈导演蒙吉乌
独家对话罗马尼亚金棕榈导演蒙吉乌
金棕榈导演蒙吉乌
金棕榈导演蒙吉乌
蒙吉乌侃侃而谈
蒙吉乌侃侃而谈
对话现场
对话现场

  法国时间5月22日,蒙吉乌在海滨大道旁的公寓里独家对话新浪娱乐。谈到艺术电影在罗马尼亚的现状,蒙吉乌强调好莱坞独霸天下的状况在单一性让观众缺乏选择,“如果没有选择权,我们就像是每年看50遍同一部电影。我们应该保有选择的权力。”

  第一部剧情长片《西方》(Occident)入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第二部长片《四月三周两天》(4 luni, 3 saptamâni si 2 zile)夺得金棕榈大奖,第三部长片《山之外》(Dupa dealuri)再次入围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10年以来,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乌(Cristian Mungiu)的作品不多,但是已经成为了戛纳电影节的老朋友了。

  蒙吉乌今年参展的电影《山之外》讲述了在东正教教堂里的一对少女的故事,他们的感情无法和东正教的信仰相融合,导致最后的悲剧结局。这部电影亮相之后,电影节场刊给出了3.3分的最高分,被多家媒体列为争夺金棕榈的热门电影之一。

  作为一位曾经的英语教师和记者,他是如何走上导演之路的?他对于《山之外》中的人性和宗教的关系又怎样的看法?作为一位频频入围艺术电影节的导演,他对于商业电影统治电影市场的现状有何看法?

  新浪娱乐:我了解到您以前是学习英国文学的,后来做过老师和记者,所以我非常感兴趣,您是如何决定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记者改成导演的?

  蒙吉乌:其实当我大学一毕业我就想做导演了,但是当时的条件并不允许,而且我并不是布加勒斯特人,我的家乡位于罗马尼亚的北部小镇雅什,当时在布加勒斯特只有5至7所电影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要么是业内人士的孩子,要么是政府官员的孩子。我知道我不可能进这几所学校学习。而且那时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男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逃避兵役,如果你成绩好,你就可以继续上学,如果成绩不好,无法通过入学考试,就必须参加16个月的繁重的兵役。所以我必须分清主次,必须先暂时忘记我想做的事情,因为那太不现实了。我当时只能谨慎地选择,谨慎地考虑一个至少和我的理想更接近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我选择学语言文学的原因,以及选择记者作为我的职业,这样我就可以听别人聊到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随后就帮了我的大忙。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得到了进入电影学校学习的机会,否则我现在可能还是在我的家乡做一个普通的教师。

  新浪娱乐:您做老师的时候是教英语吗?

  蒙吉乌:是的,我当时教过几年英语,我的学生大概是14岁到18岁的年龄段,他们其实并没有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就更别提文学了。但是当你日后成为一位电影编导,你过往的所有经验都会对你的工作有帮助的。

  新浪娱乐:你曾经是记者,并且《山之外》是一部从新闻报道改编的电影,那么这条新闻的哪一点吸引了您?为什么选择这一篇报道而不是其它的新闻?

  蒙吉乌:因为我曾经是记者,所以我保持着阅读报纸的习惯。如果有人问我在闲暇时间做什么,我会告诉他我只会打羽毛球和看报纸。从报纸上我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就了解到了(这部电影的)这个故事。这个报道当时在罗马尼亚产生了爆炸性效应。那年夏天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罗马尼亚报纸都开始报道这件事,这件事包含了小报记者所喜爱的所有元素:东正教牧师,一个女孩被绑在木头十字架上直到死亡。这些信息的确是媒体所喜爱的那种头条新闻,但是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人性的部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两边,我们彼此认为对方圣洁,但是过一段时间,我就会认为你被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控制住,以至于你的行为……

  新浪娱乐:恶(Evil)?

  蒙吉乌:(笑)我不会讲这样的话的,在东正教教堂里我们不能提及他的名字。总之,这就是我想要发掘的东西。然后,我们的原著小说作者塔吉亚娜·尼库莱斯库·布兰(Tatiana Niculescu Bran),那时她还在BBC工作,她是第一个拨云见日,想要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人。这个女孩在来到教堂之前经历过的事情,这两个女孩的关系,她在东正教教堂里被划为异端,她对于教堂里的普世教会合一(Ecumenical)运动很反感,这一切都能帮助我们了解到这件事情到底有多复杂。

  新浪娱乐:那么您对宗教信仰是什么态度?刚才您提到您不想提及“他的名字”?

  蒙吉乌:我想我们对于信仰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比如在这部电影里,我试图区分宗教、信仰、教堂、迷信和一些非理性的事件。我对于迷信是绝对持反对意见的,我也对教堂行使权利的方式并不非常支持,但我也觉得如果你懂得如何去理解宗教,宗教还是可以给你传递好的价值观的。作为我来说,我对爱和深刻的价值取向有信仰,我们都可以从受过的教育里得到这些信仰。我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宗教方面的教育,我不认为宗教教育对于得到正确的信仰是必需的,如果你明白宗教传递的价值观的最深刻层面的话。关于东正教教堂,我不喜欢的是他们用他们的权力处理事情的最表面。他们花了大量精力在修建教堂,招揽信徒去做祭祀。我觉得祭祀只是宗教的最表面,我想了解的是宗教的深层次价值。在我的祖国,调查显示有90%的人口宣称自己不仅有宗教信仰,同时还是非常务实的。但是我并没有看出这一点,这都是非常表面的东西,因为我们都被受洗为东正教徒了。基督教真正深层次的东西是没办法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办法体现那么多。

  新浪娱乐:关于《山之外》以及《四月三周两天》,我感觉到了相似的东西,它们都在关注弱势群体,《四月三周两天》里的女孩和意识形态争夺堕胎的权利,《山之外》里的女孩和宗教信仰争夺有爱,也许有一点点同性之爱的权利。您是否对于社会上相对来说权力较少、等级较低的群体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呢?

  蒙吉乌:首先,我不想把这两部电影的主题完全解释成如你所说的这样。比如说在《山之外》里,我所看到的争斗是关于思想自由的争斗。这并不一定是为了同性之爱的权利的争斗,因为如果你问我的话,我不会说他们是同性恋。她们不应该被审判,而他们(教堂)审判了她们。我们不应该在没有换位思考之前就评价他们。她们的确互相对对方很有好感,我不知道她们在更年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也许她们很好,也许她们的确在掩饰什么,不过我觉得这不是电影里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没有人有权利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你应该在世俗的世界放弃爱你的人。我不认为上帝本人会让你这样做。作为上帝的代表出现的这个人,也许比上帝本人更加死板。说到底,上帝就是友爱,所以我们应该让人们互相友爱,这才是对人们有帮助的,不能让他们做出这样的牺牲。首先不能做的就是咬文嚼字地理解宗教,把事情恶魔化(devilize)到细节。对于别人的漠不关心,比你不去关心那464条原罪更加罪恶,因为上帝不会因此而爱你。重要的是你如何去体现宗教的深层次的价值。

  新浪娱乐:您曾经提到在罗马尼亚,绝大多数孩子都去观看好莱坞电影。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您对此觉得担忧吗?您曾经想过拍摄一部商业片吗?

  蒙吉乌:我所担忧的事情其实是单一性(conformity),缺乏选择。我本人对商业片并没有反对意见,但是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拍商业片了,他们比我拍得好多了,我为什么还要拍?我一直在争取的是选择权,如果没有选择权,我们就像是每年看50遍同一部电影。我们应该保有选择的权力。如果你看一看那些电影,你会发现仅有的不同就是电影的题目,其它的东西,包括剧情和节奏,这些电影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单一性,这会让人变傻。如果有80%的电影是这样的话也可以,但是我们要记住,电影发明的初衷并不只是娱乐大众,它还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既然拍一部不像动作片和冒险片那样被大众喜欢的电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很好,就由我来拍这样的困难电影,让别的其他人去拍主流电影,然后被人喜欢。我不得不去完成困难的那部分,因为这就是我对电影的态度。就让我们尽量保有我们对电影最本源的态度吧。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