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武侠缺乏那个年代的元素

《保镖》(1969)剧照,图为主演姜大卫和李菁
《保镖》(1969)剧照,图为主演姜大卫和李菁

  6月18日,在上海电影节“张彻与电影大工厂时代”论坛上,张彻的影迷来了很多。在开幕影片《马永贞》结尾,姜大卫扮演的谭四爷叼着烟壮烈牺牲时,台下一阵骚动。放映结束后,导演徐克、王晶、李仁港以及马永贞的扮演者陈观泰与影迷一起回顾了张彻和他的那个时代。台上的明星和台下的影迷都因“张氏武侠”留存了那段特别珍贵的人生经验,感动至今。据悉,采访了13位香港电影人、由影评人魏君子编著的《武侠大宗师张彻》将于年底与影迷见面。

  他是一个君子

  魏君子:今年是张彻导演逝世10周年,40年前,1972年,是张彻导演最高产的一年,其中就包括我们这次回顾展的开幕影片《马永贞》,那个时候的张彻,在你们的印象里是什么样的?

  王晶:我基本上和张彻有两年的机会做同事,每次看到他都像小粉丝看到巨星一样。(那时)每天下午大约4点钟(导演们)就轮着去邵逸夫的视频间看前一天印出来的毛片。一般来说,张导跟我去看的时间是很接近的,每次如果我先到了,我也会让张导先来,完全是看明星一样,请他先进去,他看完我再看。

  陈观泰:我算是张导演的第二代徒弟。我觉得他不是制造明星,是制造电影里的英雄偶像。他眼光非常独到,捧出来的每一位演员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最早期的王羽,他的《独臂刀》,冷酷表露无遗;狄龙,英俊潇洒;姜大卫,玩世不恭;轮到我,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后面的傅声,是个可爱的小伙子。

  我这里要纠正一个时间,实际上《马永贞》是1969年拍的。我觉得在香港那个动荡的社会,张导演拍的电影实际上是去激励我们,不要怕死,死也轰轰烈烈。所以他每一部作品最后主角都是要死的,但死法不一样,都死得很好看。因为他把戏中人的灵魂完全提炼出来。其实我认为张导演本身就是英雄豪杰。他为员工争取福利,经常和制作方发生冲突,我们永远看不到他忧愁的一面,他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承担。由于长时间承担压力,他的腰一点点儿地压弯,我是看着他的腰慢慢变成45度的。

  李仁港:我初识张导是拍94版《新独臂刀》之后。有一天,我朋友告诉张导要看《新独臂刀》,我拍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过他会要看我的片子,要是知道有这一天我就不会拍这个戏(大笑)。我带着录像带到他家去,放给他看,你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看了10多分钟后,他就关机了(大笑)。我心里想,完蛋了。然后他慢慢告诉我,“我大概了解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导演。”他当时身体已经不好了,聊天只能用纸笔,他写了几个字给我,“成功不必自我”。他当时其实想做一个戏,但身体已经不行了,所以想找一个懂他“武侠”的年轻人来帮他完成。

  我还想补充下泰哥刚刚说的,张彻导演影片中的主角在结尾总会死,我后来想过,死不是一个目的。张导说过,他的武侠片境界是在报仇,没有报仇就没有他的武侠片了。他很早期用的那些慢镜头,其实充分体现了他不是拍死,而是把人格呈现出最美的状态。所以那个时候不是看死,而是看美,人在那个时刻,思维、意志力能够放大得那么大,我们往往感动,不是因为其他,而是看到了(人死之前)人性达到最高点的那个状态之后而感动。

  徐克:在我少年的成长过程里,张彻导演就像我幻想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君子,他讲话都来自他的本心,为人做事都很值得敬佩和学习,没有讲过一句虚话。有一天邵逸夫老板想要我去邵氏,我就去找他,“老师,我现在有没有资格进邵氏?”他回答我说,“慢慢来,你有时间。”(笑)我跟他有过这个交流后,就很珍惜这个感觉,很希望能够在他的身边学习,幸运的是张彻导演本身就很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他的电影充满了年轻人的那种经历、哀伤。很多年轻人的英雄气概会被社会上的欺诈虚伪变得英雄气短,年轻人会为了社会不平而抗争报仇,而最终会成为悲剧人物。这个时候,张彻就会为年轻人抱不平。

  他的电影的意义

  魏君子:你们最喜欢张彻的哪一部电影,为什么?

  王晶:我最喜欢《保镖》。这个电影很特别的地方是,用很少的吊钢丝,用大量的弹床。一个空镜,姜大卫突然一个跟头翻出来,我说,哇塞!姜大卫太帅了,帅呆了!它的剧情就是现在的故事:一个男吊丝去挑战一个高富帅、再去追白富美。

  徐克:《报仇》、《刺马》,每一部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以前电影中的男主角都是勉强做戏,而在张彻的电影中,你可以看到男演员的力量所在。有人认为,打开胸口,看见肌肉,武打都是真功夫,这就是张彻的招牌。

  李仁港:我肯定是《独臂刀》,因为我后来又重拍了那部作品,这是我父亲带我去看的,我自己买票去看的就是《马永贞》。我依然记得那个镜头,姜大卫被别人捅了一刀,他并没有马上倒下,而是笑了笑,拿出了烟来抽。张彻电影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一个人梦想做一件事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为了信念,这才是令人感动的。

  魏君子:张彻曾经在影评中评论过跟自己同时代的武侠导演,把胡金铨排在了第一位,把自己排在了第二位,殿军是楚原。如果张彻不是笔误的话,第三名会是谁呢?

  王晶:我觉得楚原应该排在第三位,楚原有3个年代:粤语片年代、国泰年代、邵氏年代。他在国泰时代有一部特别好的作品叫做《龙沐香》,那部戏美术设计特别好。夕阳落日、放很多的烟、很迷蒙的拍法,女主角是大反派陈曼玲,那种大工厂流水线的情况底下,楚原也是机械化地拍,但是他的能力太强。一个景,打了一个光,同时拍三部戏。他在现场就会说:“好,狄龙拍好,换人,尔冬升上!好,尔冬升拍好,换罗烈!”

  徐克:我想先说一下刘家良导演。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就觉得他是从张彻电影里出来的,虽然刘师傅听了不太高兴(笑)。但后来刘家良导演自己走出了一条路,创建了自己的风格,这条路就是武侠片的第二代。我在猜想你刚说的第三位,也许没有,张彻只是想把它留空,让你们后辈填进去,中间还有很多可能性,像孙仲,胡鹏。不可否认,香港武侠电影里最重要的其中一位,一定有他,就是胡鹏,他开创了黄飞鸿系列的武侠电影。

  魏君子:怎么看现在的武侠电影?

  李仁港:我们现在拍武侠片,那个困难性也不光是香港市场、内地市场。日本电影在黑泽明的那个时代,有多少经典的武士片出来,但是现在整个日本还剩几个“武士”?还有谁拿武士道做有信服力的(电影),除了真田广之。整个世界都面临同一个问题,日本没有武士,中国没有武侠。我记得国内有一个画家叫齐白石,很多学生都临摹他的画,他就讲了句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要是武侠片光是像的,那并不是真正的学,它就不是武侠片,因为没有灵魂。

  徐克:还有一个原因,像张彻导演、胡金铨导演都经历过战争,经历过人生的大变动。我们生活在比较安逸的环境中,对生命的看法没这么尖锐,对人物的生活遭遇感受没那么深刻,所以我们现在的武侠电影缺少他那个年代所拥有的元素。有很多导演成功后,也许就没有当初的动力和对事态的尖锐度。从这点来说,我们做创作的人,都要小心对待,那种最初的创作力量才是我们需要的。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