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何谓“新高度”呢?带着对这种说法的探究,笔者就先从当前中国动画电影的处境谈开去吧……
【国产动画需变革 扭转成见需创新】
中国动画电影在市场上长期以来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观众对国产作品有着很深的成见。这种成见于语言上无法明确定义,更多来自于一种自怨自艾的情结。
按说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有很多适合放大的良好素材,可惜一直缺乏现代化的手法去沿用,尤其是在动画电影方面,一涉及传统文化便只有“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一种手法。
反而,外国人在这点上做到了标新立异。以好莱坞为例,他们在选材上一直寻找融入中国文化色彩的机会,他们多次做到,而且做得很出色。早年有《花木兰》,近年来又有《功夫熊猫》,它们大摇大摆地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凭借画面,凭借技术,凭借时尚元素和创新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也给中国的观众们留下了纠结——为什么外国的孩子可以用大屏幕,用大特效,用时尚的美国俚语津津有味地调侃着我们的民间故事,我们却依旧只能“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靠妈妈口沫横飞地来干涩描述?
于是,很多年轻观众开始崇拜好莱坞的动画电影,赞誉他们将中国的好素材做成了经典。这种崇拜怕是不无道理,因为只要愿意正视自身,将目光放回中国动画现状之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断复制低幼化的表现方式,靠强烈说教来灌输礼法。至于制作技术,很多作品之粗枝大叶甚至用“另类洋快餐”(垃圾食品)来比喻都丝毫不为过,却因绑架了“无条件支持国产”的道德高度而丝毫不得质疑。这是何等的掩耳盗铃?
说到初衷,中国动画始终提倡“教育意义鲜明”这觉悟高度固然毋庸置疑,但在科技手段、信息传播都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教育传播的方式显然不应该只存在灌输和说教一种。
说教因低幼儿童的理解力仍处在接受与模仿阶段的特点,对于这个年龄段尚且行得通,可对于那些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单方面的信息他们未必照单全收。特别是处在身心同步成长的青少年,他们更渴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耳朵去聆听,用自己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思索去得出结论……一切都正处在一种“自我探索”的阶段。“说教”对于性格叛逆期的青少年尚且不能百分百凑效,更何况是“自我”已经成形的中青年,甚至全年龄向社会人群呢?
于是,当有一些能够满足大部分年龄层观众审美的中国情结作品出现时,观众为之共鸣,为之崇拜,中国元素的精粹成了好莱坞的嫁衣裳。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国产动画轻制作、轻表现手法的惯性依旧在市场上循规蹈矩;另一方面是境外作品的陆续引进与网路的高速化普及。这一鲜明对比使得“中国动画”四个字在本土观众心目中一下子成了“老古板”的代言——我可以理解你的苦心,但我选择敬而远之。而每一次新元素的尝试,来自批判的声音更习惯性地先指向国产动画电影(反正境外的题材管不到),使得业界举步维艰。
【盲目复制无出路 品质才是硬道理】
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落后的,上世纪,中国动画学派作品在国际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动画的文化特质与创新精神,亦为本土观众留下了宝贵的童年记忆。但从何时起,中国动画的市场现状变得如此消极呢?
曾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常光希(现任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老师说过:“如今我们学习中国动画学派,并不是要标签式地、刻意去做民族的东西,或是学习其形式和技法,而是要学习当年的创新精神、文化底蕴。”据悉,当年上美的优秀作品实际上是从学习与探索中衍生的产物。常老先生一针见血的见地带给了我们启示。过去的辉煌也许是很难被复制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其精髓所在,在创新中再求拓展。目前市场里很多作品缺乏这一思考的过程,甚至落入盲目复制的误区。
有些由电视动画起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片商,甚至希望在大银幕上也使用电视化的表达来取得投入少而产出多的高效益。可想而知,用电视片的模式来制作影院作品,不转换思维,甚至仅仅因为吝啬成本而不愿引入电影技术、电影手法、用电影的叙事方式来另辟蹊径,那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使观众在看动画电影时,觉得自己在花钱看一部大屏幕的电视片。这是一种对观众的欺骗,也是对自身产业的自欺欺人,它既无益于给自己的口碑带来任何好处,更加深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廉价低质的成见。是时候在业界大声疾呼了——中国的动画电影真正需要的是创新的思路与稳健钻研的作风。
现今,很多领域的科技都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档口,中国动画电影更毫不例外,它需要一场变革:以质量为基准,以创意为突破,以口碑为道标,以利民为己任,创造更多具备国际水准,考究精神内涵的优秀作品以挽回国产动画的形象,解开中国观众多年来的心结。
【打造国产新高度 百舸争流敢为先】
值得庆幸的是,动画业界的同仁们已经逐渐洞悉到问题所在,2014年贺岁档至春节前后,若干部高质量动画作品在院线百花齐放,这一动画电影的井喷现象,预示出国产动画复兴的可喜兆头。片商们能否向观众递交上近年来探索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合格答卷,就要等票房和口碑来说话了。
在这样一片群情激昂,百家争鸣的热烈氛围中,《青蛙王国》率先亮相。这部作品一出手就呈现出国产动画时下之最新高度。令观众惊喜,令业界震荡:
高度之一:真·3D的完美视觉表现。
《青蛙王国》看片会过后,有不少人拿它来跟好莱坞大片作比较,很多观众表示产生了“看好莱坞大片”的错觉,我想这说法并不算是贬低国产动画,实在是太久的时间内,我们的动画电影没有给观众带来惊喜了。这么久以来,在动画电影的院线上,是《花木兰》,是《功夫熊猫》刺激着观众的中国情结,是我们自己姗姗来迟了……而这一次,观众共鸣的高端“中国元素”可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
这部由国际名导尼尔森·申领衔执导,投资数千万,制作历时五年的巨制,与一些仅仅强调模型面数、场景数目的作品不同,与之前提到的“电视片影院版”更有本质的区别,这是一部真真正正的动画“电影”,从骨子里就散发着全方位的大片范儿。一位大队辅导员刚刚看完试映版,就急着问有没有学生团体票,她说《青蛙王国》有很感人的故事,而且能用这么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包装起来,生动鲜活,寓教于乐。试映的时候带了几个学生来看都说没过瘾,要元旦期间带着其他同学们再看一遍。另一位试映会上带着宝宝前来观影的妈妈说:“《青蛙王国》拍的真的很不错,无论是技术,还是画面都不输欧美动画大片,看来我们中国动画的未来有希望了!”
高度之二:选材突破“传统动画片”局限性。
时值今日,动画已经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市场的成熟所在,其一便是它的全民向。从《青蛙王国》中,我们不难看到,本片的定位已经走向了合家欢老少皆宜的立足点。它兼顾着对低龄观众真善美价值观的引导;也触动着网络语言,情感思考等青少年关注的兴奋点;更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情操潜移默化地润色其中。
观影市民侯女士觉得,影片充满了正能量,而且有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语。孩子们看的时候也感觉非常亲近自己,比那些国外版本翻译过来的更贴近百姓的生活。
在这样一个满载奇妙色彩的青蛙拟人世界里,每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缩影。我们依旧“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却不仅仅是“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仰望星空,嫦娥三号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正在俯看着我们……
高度之三:大手笔打造立体营销。
“好酒也怕巷子深”,动画片制作长久以来等、要、靠国家扶植的落后思路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商业市场的竞争,要立足,就要禁得住市场的考验。
俗话说“人漂亮,也要会打扮”,既然品质精湛,那么在包装和宣传方面自然也得当仁不让。《青蛙王国》不仅聘请了国际名导指导剧情元素如何贴合潮流;还邀请了“中国好声音”的实力唱将吉克隽逸献唱助威,并联手亚洲乐坛享有盛誉的音乐人姚谦和方大同合力打造影片主题歌;更有“周星驰御用金牌配音”石班瑜领班加盟。真可谓影视歌三栖“一个都不放过”。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打造出国产动画电影宣传前所未有的大手笔、新高度。
《中国经济报》吉林记者站站长李己平很关注电影的市场情况,当听到青蛙公主和小雨点的形象已经进行了商标注册,吉林禹硕公司对本片启动了品牌授权、音像发行、衍生品设计及销售、主题公园等一系列全产业链运营规划,并将适时推出电影续集及电视系列片时,他非常高兴,评价说“《青蛙王国》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从所有的运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此番《青蛙王国》为国产动画电影品质提升所付出的诚意和凝结的心血。相信这样一部高端之作必将引领国产动画电影开始脱胎换骨的蜕变,最终以不争的事实来扭转舆论的偏见,打造出国产动画新的高度,开启中国动画新时代的篇章。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