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刀记》改编自曾发行3000万册的连环画,许多中年人都对这个故事有印象,但现在把它搬上荧屏,观众还是会感到一些陌生。
陌生是因为,曾经在几代中国人心目中位置十分重要的尚武精神逐渐淡化了。体现到荧屏上,现在是宫斗戏、穿越戏和言情剧的天下,武打热再难重现。《大刀记》虽不是武侠剧,但还是能看出它对《霍元甲》、《甘十九妹》、《中华英雄》等优质武侠剧的学习与继承,《大刀记》有意让观众再次领略曾经在民间极为风行的武术风。
《大刀记》开篇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展现了1930年代末鲁北县城的人物全景,同时也把那个时代的主要社 会矛盾摆了出来——刀兵饥馑,弱肉强食,恶人当道,贫民孤苦。于是,剧中把一柄大刀使得虎虎生风的梁永生,就成了乱世使者,正义的代言人。
在说书人的口中,英雄总是熠熠生辉,充满传奇色彩,或是为了增强可信度,《大刀记》并没有采取神化的手段去塑造梁永生,而是把梁永生放在当时整个山东的乡土文化中去表现。山东人重儒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与重儒同等重要的是尚武,在这样一个全民都重视精神与体魄的环境里,梁永生真的不算英雄,可以把他当成面对不平愤而站起的平民来看待。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是《大刀记》为什么在过去和现在都振奋人心的缘由所在。梁永生与日本人打擂台拼刀法赢了,为保护梁永生平安离开擂台,师叔王生河挟持日军将领,并刀斩诸多日军士兵,最后身中数枪仍然不倒,手拄大刀酷似关羽,死而不倒。
《大刀记》之所以远离抗战神剧,原因在于全剧重点凸显“大刀精神”而非渲染“杀鬼子神话”。在兵器中,刀是重武器,用在明处,与偷鸡摸狗的暗技界限分明。而“大刀精神”,恰也是武器特征的延伸,这种精神的组成,离不开“公道、正义”,而公道与正义,何尝又不是整个中国民间千百年来所追求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