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试错能打破中国粉丝电影天花板吗?

作为国内青春情景喜剧的里程碑,《爱情公寓》是1990年前后出生的人共同的成长记忆,无论城市或者小镇,总有人能为“公寓”里那马卡龙粉的沙发会心一笑。这也是IP的魅力,它以场景、元素、故事,承载用户的情感。但这次电影版的上线,则选择类型融合、创新的方式,诠释全新的故事——这使《爱情公寓》脱离了单纯“粉丝电影”的范畴,也由此引发讨论,IP电影的创新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中国电影如何多样化创作,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何“爱情”不“公寓”?

开机十年,播出九年,历经4季,超过百亿的点击,《爱情公寓》IP早已在粉丝群体中形成固化印象,不变的公寓场景、不变的人设、不变的情感线,曾一贤爱胡一菲,吕子乔爱美嘉,悠悠爱关谷,张伟还是单身狗……粉丝希望看到这些不变的元素继续在电影版中传承,延续,以此感受由IP催生的情绪。这是IP系列电影的热度基础,同时也局限了IP的拓展空间。

虽说《爱情公寓》IP还处于年轻状态,甚至于作为90后青春标签之一,IP价值随着新一代粉丝的成长进入高峰。相对于剧集作品需要延续IP的情景风格、主线走向,在电影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创新方式,为内容呈现找出新的空间。日本的知名动画,正片番剧与动画大电影之间就有明显的内容区隔,电影多以动画主角为标签,来关联IP,但内容情节上又走创新路线,如蜡笔小新和系列电影等,这能有效激活核心粉丝,以及给予大众粉丝更低的观影门槛。

电影版《爱情公寓》应该是想走出这样一条新的道路。本次,除《爱情公寓》IP外,影片更融入另一国民级IP《盗墓笔记》,打破熟悉的情景,加入探险模式。

这也成为争议的根源。有人理解此举是为吸引用户注意力,有人认为这是消费粉丝情感的行为——毕竟有的粉丝更愿意面对熟悉的场景,也有人认为这个创新颇为有趣,脑洞够大。

做出这样的突破,主因是主创团队不甘平稳。以常规IP电影来说,服务粉丝的基本需求,是安全稳妥的选择,融入双线IP本身就是个巨大挑战。面对质疑,导演韦正通过微博解释,希望在内容里加入“大动静、画面、想象力、世界观。”从中也能窥见主创团队的逻辑——在源于IP的同时,又能高于IP,给予观众不同的内容感受,搞点大事情。

为何出现口碑偏差?

目前来看,《爱情公寓》的创新并不算成功,《爱情公寓》和《盗墓笔记》的同框让粉丝群体中有种“破次元感”,有粉丝无法接受,但也有粉丝觉得,脱离IP滤镜后,爱情喜剧和盗墓探险题材的融合并不突兀,不少评论也称这是部“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产品。

究竟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才称得上“粉丝电影”?《爱情公寓》背后折射的问题,其实是对IP电影内容创新的一种新探索。在娱乐多元化的现在,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难被单一的内容所吸引,电影也不例外,IP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也来自于此。用户对IP内容产生情感连接,从而有消费趋势。但IP的开发呈曲线状态,当用户对单一、固化的元素产生情感的同时,也进入了情感厌倦的下行中。只是优秀IP往往通过不同的创新,来延缓这个衰减的生命周期。

好莱坞的系列电影早有端倪,以《007》系列为例,作为风靡全球的一系列谍战电影,历经50余年,6任演员变化,26部电影,观众对特工邦德的形象有完整的记忆,而对故事情节的走向、节奏也有固定认知,使系列影片进入经典,但又老化的现实中。截止2015年《幽灵党》后,007系列并无重启计划。而漫威十年的“团灭”,也是为新的故事启程做准备。

对《爱情公寓》这个IP本身来说,电影版的内容创新本质上是个试错的过程。拥有粉丝基本盘的同时,希望通过融入不同的类型、内容,来加强IP的吸引力,出发点并无错误。

造成现有口碑偏差的原因首先在于,它错误估计了两个强IP的融合难度,作为不同类型的强势IP,观众对类型已有完整的想象,必然对内容的改编更加敏感。当认知和影片内容有明显落差时,“脱粉回踩”的几率更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情公寓》是国产IP电影创作实践中的大胆尝试,是允许不同声音讨论的探索之作,它积累的经验为IP电影内容多维度的创新提供参考,这也是中国电影内容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尝试。

期待试错能更多好作品

截至8月5日,中国2018年电影总票房成功突破400亿元,比2017年提前近一个月。这说明,中国电影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又重新进入新的发展态势,并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但在电影内容上,中国电影显然落后一步。在日本、韩国、印度向全球输出《小偷家族》、《你的名字》、《摔跤吧爸爸》、《燃烧》等口碑、票房俱佳的电影时,中国显然缺乏具备普世审美和商业价值的类型片。如何借由庞大市场、用户的优势,让更多高品质的中国电影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国内电影从业者需要思考的命题。

事实上,中国电影市场也变得更加理性。随着内容消费的升级,可预见的现实是,只有真正的好内容,才能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但也只有不断地开拓题材、创新内容、深入认知到不同分层用户的审美,去培育接受多种类型内容的用户,才能真正催生这个市场,这也需要电影行业的公司敢于投入和试错,拥有足够用户数据、内容、乃至资本的互联网公司,应该能成为内容创新的生力军。

中国电影内容正在往精品制作的方向而去,距离并不遥远。无论用户和市场,对创新的耐心或许要更多一点,眼光要更长远一点。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