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2》节目被力赞:少年偶像初长成

 

  在偶像产业更为发达的日韩,偶像、歌手、演员虽同属演艺圈,却有严格的职业区分,虽偶有跨界,但大多数时候秩序井然。演员负责把戏演好、歌手负责把歌唱好,而职业偶像需要时时以得体、精致的妆容出现在粉丝面前,对粉丝的精神层面负责——令粉丝赏心悦目、心有荣焉是所有偶像的日常工作,这属于职业道德范畴。

  偶像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被粉丝们赋予多维度的商业价值,甚至在很多时候,大众会用“流量”来指代某些当红偶像。但在国内,当我们谈到“偶像”二字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他(她)们抱有了更高的期待——比如在某些领域的专业性的提升,比如能给大众带来更为正向的精神层面的引领。

  

  近年来,国内偶像产业有了长足进步,《明日之子》《创造101》为代表的个人及团体偶像选拔节目加速推进整个行业的进步,国内的偶像产业也在慢慢成形。少男少女们在舞台上呈现出的“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冲撞和带领”、“拼搏与自省”等,已经走在了大众关注的最前沿,成为了探寻95、00后青少年精神内核的最好视角。

  偶像与自省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偶像?敬业的偶像究竟是怎样的?李宇春在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中的观点非常值得探讨。“偶像是质疑”、“偶像一定是有很强烈的精神力量。我不敢说李宇春多有才华、多有天分,但希望起码她在寻求一个更好的人,可以把更好的东西、看到的更大的世界传递给仅有的追随者。”作为最初全民票选出来的偶像,出道13年的李宇春在偶像含义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肯定了偶像的正向引导责任、也道出偶像的不易。

  

  最近李宇春以星推官的身份出现在音乐偶像养成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中,似乎代表着某种偶像精神与理念的传承。同为星推官的杨幂在上周的节目中也说出一番相似的话“如果有一天你们拥有了流量、有那么多粉丝喜欢的时候,你要传达给他们的是什么?不只是你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要传达更多正能量的东西,让他们跟你一起进步”——她说话的对象是《明日之子》第二季四强选手中的蔡维泽和邓典。以李宇春、杨幂为代表的青年偶像将十余年的从业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这是她们这些年对于“偶像”所引领的内核的思考 。

  实际上,作为新生代音乐偶像的明日之子们也有着清晰的自省,参加节目的三个多月,不断学习与磨炼,少年们提升的不只是专业能力,更是偶像气质、偶像责任的一次觉醒。

  “我终究深爱这世界”

  “独立音乐人都不会想永远待在地下,最厉害的人是能找到地下和主流的平衡点”,初次出现在《明日之子》第二季舞台上的蔡维泽,毫不掩饰千里迢迢从台北到北京的目的,但真正的“野心”暴露于上周五四进三的最强厂牌冲刺战中——“我想要成为一个会被历史铭记的(音乐人),而且不只是在华语地区。你说你想不想成为下一个五月天,我更想要成为下一个披头士。”

  

  这是属于21岁少年的“轻狂”和梦想,却也让人一同畅想,那些无限未知的可能性。

  Beatles对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影响不需赘述,但这支传奇乐队最为后人铭记的恰恰是身后闪光的人格魅力和对“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信条的践行,直面社会问题、洞察人性的先锋精神让Beatles成为各国摇滚青年的偶像,引领了一批热爱音乐的青年的成长为当今乐坛的中流砥柱。

  七进五求生战的跨赛道合作中,蔡维泽与文兆杰合作了一首《给点掌声》,歌词大意是进入主流舞台的蔡维泽和文兆杰被各种力量裹挟着往前走,两人已经回不到最初的起点,但还是要坚守初心。歌曲结尾处,文兆杰有一句念白“蔡维泽,你想不想当明星啊?”当时蔡维泽没有回答。但在上一期腾讯新闻何润锋对他的采访小片中,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对于被问及成为明星的最大诱惑是什么,蔡维泽回答:“可以传达一些我想传达的东西,就是你站在一个地方,完全没有人关注你,然后你大吼一声,你不能用流量来定义音乐,不会有人理你。你先有流量,你再来讲,你不能用流量来定义,这样才会有人理你……我绝对会不甘于只在地下走。你想要更多人听到你的作品你的音乐的话,你势必就得跟主流挂钩。”

  在这个充满不可思议的时代,现在断言“傻子与白痴”成为中国的Beatles实属妄言、为时尚早,至少在蔡维泽这位97后的独立音乐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那是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深刻、格局和对人性的关怀。

  新手战中,蔡维泽演唱了一首《5:10 a.m.》,“树影摇晃 野狗三三两两 年轻的我们该去哪”这是凌晨五点十分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望着天花板,思考明天应该往哪儿走的蔡维泽记录下的真实生活。十几岁的少年明天要去做什么、能做什么,迷茫是人生常态,但能如蔡维泽般洞察、提炼,用音乐传达心绪的同龄人却寥寥无几。

  

  如果说《5:10 a.m.》更多将眼光聚焦于少年烦恼,四进三比赛时的《你终究不爱这世界》则已经跳出自我的局限,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为他们发声。这是蔡维泽18岁时根据身边的抑郁症朋友的遭遇做成的歌,歌曲前半段唱尽对抑郁症的理解,最后轻轻地却又掷地有声地落脚在“我终究深爱这世界”,呼唤理解、感同身受,心怀对世界的期待。星推官吴青峰惊讶于蔡维泽对抑郁症病人的平等和代入视角,“我们在忧郁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人家告诉你,你要振作、你要快乐、你要看到美好,而是告诉我你感同身受”。节目播出几天时间,这首歌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达到六十多万。

  从来到《明日之子》第二季之前几百的微博粉丝数,到如今近百万的关注量,虽然如今的蔡维泽在流量和初心中狂飙猛进,却在扎扎实实践行属于他的责任。这就是蔡维泽想要传达的东西,以这些细腻温暖、洞察深彻的情绪,传递一种聚光灯下,身为偶像,应该肩负起的态度与责任的传递。

  “火势蔓延”

  与把走出地下、传递价值、被历史铭记视作现阶段人生目标的蔡维泽不同,最初的田燚“田四火”只想让自己的才华被世人看见,让自己的歌声被更多人听到。多次在网上报名不成的田燚,只身一人跑到上海参加见面会,最终让《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台多了一份光亮。 

  小时候的田燚因为长相清秀,没变声之前嗓音比较细,因此常遭受同学的欺负,孤独、自卑让田燚难以走出黑暗。因为一个人在角落唱得太久了,田燚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痴心妄想”自己能在《明日之子》第二季挺进九大厂牌。随着比赛的深入,这份“痴心”竟慢慢实现,田燚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有微弱光亮的“四把火”,越来越多双眼睛在注视着自己,有一种“火势”开始蔓延。这种蔓延由内而外、有小及大、由近及远,点燃了许多人的情感的共鸣与认同。

  五进四的四强厂牌争夺战中,节目组要求选手做一件疯狂的小事,斯外戈选择蹦极、邓典打拳击、蔡维泽跑到山顶看日出,田燚却选择和身边的伙伴、工作人员拥抱。田燚抱着斯外戈哭了,向斯外戈表达自己想和别人靠近却不敢伸手触碰的纠结。从那时起,田燚内心的一团火融化了多年来佯装坚硬的外壳,尝试接受别人给予的温暖,未来“想做太阳,想和轶可一样带给那些有共鸣、独来独往的人温暖”。

  

  曾轶可是田燚的偶像,2015年发表的歌曲《黎明》给田燚极大感触,那种在不理想的处境中仍然寻找希望和曙光的心情让田燚感同身受。在《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台上,两个心灵契合的人得以合作,一曲《还能孩子多久》mix《同类》让同样孤独的人对上暗号,互相治愈。正如曾轶可当初无形中给田燚带来温暖,如今拥有众多追随者的田四火也试着用自己的歌声照亮别人的生活。

  偶像类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也在不断成长。偶像养成节目不再追求全民偶像的养成,转而注重更个性化的表达,有着独立审美的,不跟风不随众的选手反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人们审美与喜好的风向标一直在变化,但偶像的精神和责任从未改变。通过《明日之子》《创造101》等节目脱颖而出的新一代少年偶像,不仅在专业能力上不懈追求,在自我意识、偶像意识方面也全面觉醒。

  

  通过《明日之子》第二季的舞台,这些选手不仅实现了个人音乐能力的增长,也在需要树立价值观、学会承担责任的二十来岁的年纪,学习着如何坚守初心,立足自身,将独立的自我与青春的正能量传递给尽可能多的人,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属于偶像的真正作用和意义。

更多精彩,欢迎扫描关注快讯官方微信公众号【快讯】! 本文由快讯整理报道,如需转载请务必加本文链接并注明出处!